敬烟、散烟是我们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礼节之一,特别是在我们汉族人之间更是盛行。
熟人相聚、客人来家,散烟、敬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礼节,否则,则有礼数不周之嫌;同样,香烟作为社交应用当中的一种普遍性的应酬手段,陌生人之间首次见面,上来散支烟或主动敬一支烟能瞬间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
但是,除了我们国家以外,其他国家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一样很注重礼仪的日韩,都很少有互相散烟、敬烟的习俗。
曾经去过韩国一段时间,和当地的烟民一起抽烟时,总是习惯性的给每人散支烟,但是从来没有韩国人给腔腔散过。
当然,国外也不是完全没有散烟、敬烟的时候,比如我们经常在国外的一些影视剧中会看到在战场上会有散烟或者是几个人分享一支烟的镜头。
另外,也有生活在国外的人讲到,国外也会有散烟、敬烟,但是这种现象是偶尔的、少数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个抽自个的,不似国人这么普及和被广泛接受。
但是,在欧美一些国家,“蹭烟”,也就是主动向别人要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jpg)
.jpg)
那么,在中国敬烟、散烟是怎么来的?又究竟始于何时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的《华北治安战》中窥探一二,书中有一个章节名叫《民匪分离的要领》,谈的是如何识别共产党人与普通百姓,其中第三条经验叫做“根据审讯及简单的谈话得以辨别”,其文字描述如下:
“利用审讯,谈话的机会,给以纸烟和其他物品,试验其对物品的‘共有观念’。党员由于共产意识浓厚,如给纸烟,往往分给他人,并且在吃饭时也有让人而不争先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私有观念淡泊,有的面对审问人员往往也毫不客气的索要纸烟。”
这可能是第一本描写中国人有敬烟、散烟习惯的书籍。
而且,在一些红色影视剧中比如《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里面描写的一些吸烟镜头确实佐证了日本人的细致观察。其中不但有毛主席随手与同志分烟的动作,还有毛的香烟被同志开玩笑没收的情节。而这样的情形在描述国民党官兵的场景中则绝不出现,而且描写民国早期的一些电影中,尽管吸烟的镜头颇多,但是也没有类似散烟、敬烟的举动,之多也就是男士为女士点烟而已。
因此,有人认为今天中国人喜欢散烟、敬烟的习惯,也许正是起源于当年中共的内部习惯——共有观念。而且1949年后大批军人复转成为地方干部,可直接将此习惯传入地方,由此形成了中国人散烟、敬烟的习俗